环球头条:财经连环话|刷屏带货+饥饿营销!“网红首席”任泽平做起新生意,背后水有多深?

“因为自身需要,跟踪了一年,亲自测试,确实有效,坚持使用3-5个月,效果非常好,见效明显。前后又拉了很多亲友、同事、粉丝等进行多次大规模测试,效果好,帮了很多朋友,纷纷表示了感谢。看到很多人重拾美和自信,我内心也感到开心。”

当其余宏观首席还在为地方债入不敷出而焦虑时,著名网红首席、情感博主、鸡汤作家,昔日“最贵经济学家”任泽平竟然已经开始研究起了世界性核级难题——脱发。


(资料图)

图源:任泽平微信朋友圈

5月30日,随着任泽平连续多日在个人平台上不遗余力地宣传着某品牌生发剂,他终于继“建议推出五年内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后再次成功博得外界眼球,也身体力行地印证了“宇宙的尽头是带货”此言非虚。

自2021年3月放弃恒大每年1500万的高薪饭碗后,任泽平几经辗转,先后经历东吴证券、中原银行两大东家,还曾被授予“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一职。与此同时,除了以自诩的“情感博主”、“鸡汤作家”头衔频登热搜外,任泽平也在兢兢业业地通过卖课、卖会员实现流量变现,直到近日密集带货“仁生泽发”。

不过,在任泽平眼中,这或许并不是为了赚钱。“这次进军实业和生物技术领域,初心是帮助更多的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是不是为何,任泽平口中的“天下同乐”似乎有点饥饿营销的味道——全网开售时间的后半句,紧跟着一句“每人限量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仁生泽发”背后3家公司均与任泽平关系密切,从最终受益人到合伙人再到股东,足见任泽平对带货事业的重视程度。

有网友评价称,任泽平带货生发剂可以说是“精准拿捏金融人的痛”。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2.5亿人正饱受脱发的困扰。另一数据显示,中国脱发人群完全脱发后总面积达到5900平方千米——约等于十个首尔。

在脱发人群眼里痛心疾首的数字,却是资本眼中滚滚而来的金子。数据显示,2016年,植发市场规模尚仅78亿元,2020年已增长至人民币18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而2025年和2030年,植发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62亿元和1381亿元。

千亿市场也引得众多玩家争抢入局,其中不乏已上市的“植发第一股”医疗,正在冲刺上市的大麦植发、科笛集团,还有正在布局上市的新生植发和碧莲盛等。而背后参与的机构也不少,包括云峰基金、红杉资本、泰康人寿、中金资本等。

大佬遍布的资本盛宴之下,不禁令人发问:头发的生意,究竟有多好赚?

1、任泽平开启带货模式!狂推生发剂险遭“移出群聊”

5月30日上午,任泽平在其个人公众平台发表了一段“小作文”,算是对其宣传多日的生发产品进行了一次“心路历程”回顾。

文中,他指出,对这款生发剂,起初是“因为自身需要,跟踪了一年,亲自测试,确实有效,坚持使用3-5个月,效果非常好,见效明显。”为了印证生发效果,任泽平还补充表示,“前后又拉了很多亲友、同事、粉丝等进行多次大规模测试,效果好,帮了很多朋友,纷纷表示了感谢。”

据任泽平介绍称,这款生发剂,是由“中科院科学家研发了十多年的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先后投入2-3个亿,几十项国家级专利”,并再次表示,“仁生泽发的产品是修复毛囊,土壤好苗才能好,这个产品就是松土、施肥、长苗,是解决根本问题”、“确实技术过硬......是扎扎实实的技术。”

图源:任泽平微博

谈及之所以要推广该产品的内心感受,任泽平写到,“初心是帮助更多的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我收获的喜悦分享给更多人,帮助更多人。”文中,任泽平也对脱发烦恼深刻抒情到,“尤其看到身边的朋友被头发困扰,带来的不自信和不开心”、“看到很多人重拾美和自信,我内心也感到开心。”并不忘“上价值”——“我们的价值都取决于对他人的价值,我深信只要我们为他人创造价值,就能实现自身价值。”

当然,在洋洋洒洒的“小作文”里,任泽平也不忘对售卖进行预热——”6月8号全网开售,为了帮助更多人,价格亲民。因为产能有限,每人限量销售”,并附上了8张图片。

图源:任泽平微博

自今日上午11时发布至稿件发布,该条微博总评论数仅有61条,且仅展示出20条,转发及点赞数量均不到60。

随后,有网友爆料称,任泽平不仅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及微博进行宣传,还将上述内容发到微信群中,甚至在遭到群主“退群警告”后仍卖力宣传。

图源:微博

而就在发稿前不久,任泽平再发微博回应网友热议。他称,“我为什么推荐仁生泽发,因为确实有效果。”

图源:任泽平微博

事实上,任泽平为“仁生泽发”宣传由来已久。早在2月5日,任泽平发微博称,“三个月头发变多变粗变黑,没有植发,用的一种营养液科学方案。”2月19日,任泽平在其微博发起投票“你希望自己的头发三个月变多变粗变黑吗?”吸引超2000人参与。

图源:任泽平微博

“用了营养液,头发涨势喜人”“土壤好苗才能好”“正心正念,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据不完全梳理,这几句话自春节后频繁出现,甚至已成为任泽平个人平台的固定字眼。不仅如此,其本人甚至还主动转发媒体报道,进行二次宣传。

图源:任泽平微博及微信朋友圈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数据显示,“仁生泽发”共有3家关联公司,分别为——北京仁生泽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仁生泽发”)、苏州仁生泽发生物技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仁生泽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北京仁生泽发最终受益人为任泽平,苏州仁生泽发生物技术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任泽平本人,苏州仁生泽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为任泽平,苏州仁生泽发生物技术合伙企业也是其股东之一。

据任泽平团队相关工作人员透露,“仁生泽发”已经开启代理模式,任泽平宏观私董会以及商学院成员优先。亦有“仁生泽发”淘宝店铺客服此前对媒体表示,“目前正在面向商学院的企业家们招线下代理,代理权限暂时不对外开放,只有商学院的合伙人才能代理。”

2、瞄准“头顶”的千亿市场:国内2.5亿患者 人均消费近3万

据了解,目前,针对于脱发领域有两大治疗方式:一是涂抹防脱生发药物,二是进行毛囊移植的植发技术。这两者都可以对脱发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纵观当前脱发治疗市场,近年来规模急速扩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毛发医疗服务市场2020年的规模为184亿元,预计以复合年增长率22.3%的速度于2030年增长至1381亿元。

另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当前有2.5亿人有脱发的困扰,其中90后占比高达39.3%,80后人群占比37.9%。

也就是说,年轻人“秃”然而至的烦恼催生出千亿蓝海市场,也引来国内各大厂商、药企以及投资机构纷纷入局,加紧布局抢占市场。

一级市场方面,据此前相关统计,2021年下半年以来,包括硬核制药、可氏利夫、特科罗生物、StemsonTherapeutics、Revela等在内的多家创新企业获得融资,押注方包括了红杉、IDG、天图投资、元璟资本、鼎晖VGC、MakiVC、MontageVentures、K5Global等知名投资机构。

二级市场方面,目前国内有8家企业涉及脱发药物,分别为已上市的三生制药、振动医药、开拓药业,未上市的和其瑞医药、博士伦福瑞达、京卫制药、美达康华以及美商医药。而主打植发技术的机构,则包括被称为“植发第一股”的医疗外,正在冲刺上市的大麦植发、科笛集团,以及正在布局上市的新生植发和碧莲盛等。

具体到药物防脱市场上,《2022中国脱发生发品类白皮书》中显示,从2020年至2022年,外用生发药品消费规模与消费人数持续增长,其中线上消费规模涨幅达到170%,得益于购买人数提升,MAT22Q1(2021年第二季度到2022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外用药市场规模达2.89亿元,同比增长50.2%。

而植发市场上,据雍和医疗2022年报,随着美学植发的出现、植发种类选择的多样化及服务创新,中国植发客户群将从脱发患者扩展到大量寻求通过医学治疗改善外貌的消费者群里,预计到2030年将带动中国植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756亿元。与此同时,近年来女性患者在植发患者中占比呈现增长趋势。与男性的功能性植发相比,女性植发更多为美学的改善性植发。

雍和医疗2022年年报显示,去年植发患者的平均消费约2.63万元,而这一消费情况在2018-2021年分别为2.61万元、2.78万元、2.79万元、2.66万元。可以看出,尽管相较过去三年,雍和医疗的人均植发消费略有下降,但整体波动较小。

3、惊险的植发黑幕:价格虚高、资质造假 行业普遍“重营销轻研发”

庞大的植发市场背后,充斥着各种治疗及培训机构的违规非法掘金之路。

2019年,有媒体暗访调查显示,有植发培训机构负责招生的“老师”在招生时直言“三天包教包会”,而培训内容包括毛发移植技术的演变、植发现场观摩和实操练习等9项内容,费用6800元。培训完成后却不会颁发任何植发证书,对此“老师”称“在有的电商平台上,花几十块钱就能买到。”

另一家机构高达7800元的培训也宣称理论课仅需三天即可速成,但令人更为瞠目的是,学员从理论课到实操课,全程仅学习了两天,就被告知“结业”。

而具体到植发手术的实操上,不仅麻药配比毫无章程、手术室毫无消毒流程,“老师”甚至还表示仅“一个针头、一把镊子”就足够。训练内容就是“老师”带着四五个同样没有医师资格的“学员”,直接在人头顶上操刀“实践教学”。

但事实上,想成为一名正规的植发医生,首先要有整形外科或皮肤科的医师执业许可,并在正规医院植发科室培训,才有可能开展这种手术,“整个过程起码要5到7年的时间”,某整形医院医生表示。

新华社也曾援引数据称,全国会做植发手术的医生,不到真正执业者的1/10。有些不正规机构宣传的医生主刀仅是挂名,实际手术却是由速成医生完成的。

之所以会出现鱼龙混杂的植发手术从业者,是因为其背后的巨大利润诱惑。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植发价格高低不一,一个毛囊单位价格多在10元到20元。如果一次植发数量达到3000个毛囊单位,则意味着花费在3万元到6万元。

有从业者曾揭示行业内幕称,“我们植发的价格每根从5块到40块不等,你们怎么样定价,实际上取决于患者的经济水平。”

不仅如此,上述从业者还揭露了一条行业潜规则:在手术时,每次取出的毛囊会暂放在一个盛着生理盐水的弯盘里。“这种生理盐水,你也可以告诉患者是培养液,可以多收两到三千元的费用,很多医院都是这么干的。”

除行业黑幕外,消费端也充斥着大量投诉。搜索某投诉平台可以发现,以“植发”为关键词,该平台上共出现数百条投诉内容,其中包括新生、大麦、碧莲盛等多个品牌。

图源:黑猫投诉

以上市的医疗为例,植发的消费者投诉多围绕着植发失败、企业虚假宣传、植发没有效果、毁坏毛囊等问题。

图源:黑猫投诉

而投诉量最多的新生植发,其投诉原因还包括公司破产倒闭、跑路、诱导消费者第三方贷款等等。

图源:黑猫投诉

行业乱象和消费者投诉之外,众多植发机构还普遍存在着“轻研发重营销”的现象。

以大麦植发为例,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大麦植发销售费用分别为5亿元、4亿元、5.2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67%、52.2%、51%。2022年前7个月,公司销售费用为2.1亿元,3年7个月共计花费16.3亿元。而同期公司在研发上的开支仅分别为650万元、460万元、480万元和290万元,与销售费用相比杯水车薪。

而已上市的医疗也存在这一问题。年报显示,2022年医疗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为7.67亿元,尽管与2021年的10.73亿元先相比减少了28.5%,但营销费用率却创五年来新高,高达54.27%。而Wind数据显示,2018-2021年,医疗的营销费用率也不低,分别为49.58%、53.11%、47.57%、49.43%。

对比之下,医疗研发费用率甚至不足2%。数据显示,2022年,医疗研发开支为1850万元,与2021年的1416万元相比,增长30.6%,研发费用率达1.3%,而这已经是过去几年的最高值。

当可怜的研发投入遇上高昂的营销获客,这种看似畸形的尴尬对照或许是当前植发行业乱象不绝的根本原因所在。

参考资料:

1、《顶级VC入局,企业纷纷IPO:秃发的90后正引爆这个千亿市场》,动脉网

2、《记者卧底“植发三天速成班”:练俩小时就给患者手术》,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