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促发展·青海在行动】 开局起步 西宁交出漂亮成绩单

5月25日,西宁市委宣传部、西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开局起步看西宁”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宁市科技局、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西宁市农业农村局、西宁市商务局、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人员介绍了在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过程中,各相关单位做的具体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


(相关资料图)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2.48亿元

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西宁市积极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加快产业“四地”建设,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西宁市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2.4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2%,分别较去年一季度、全年提高2.8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0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

立足产业“四地”、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西宁市围绕光伏制造、锂电储能、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10个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六大行动”,建立招商重点对接目标企业及央企名录库,梳理头部企业669个,推动220项储备重点招商项目的有序衔接和梯度引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9%

聚焦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西宁市积极投身产业“四地”建设,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大力开展工业扩规增产行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工业快速增长态势有效巩固,工业“压舱石”作用显著。

1月至4月,西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9%,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5.1个百分点和24.3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52%,对全省贡献率115.4%,拉动全省增长14.8个百分点,为全市工业企稳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园区、县区三位一体的工作协同机制,从机制建设、运行监测、项目推进、企业培育、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发力,截至目前,弗迪5GWh新型动力锂电池等82个项目开复工建设,开复工率77.4%,其中续建项目复工率93.8%,新建项目开工率51.2%。

前4个月实现外贸进出口13.1亿元

西宁市围绕光伏储能、高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深挖潜力,重点推进光伏组件等的出口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加大协调支持力度,确保外贸存量稳定增长,前4个月西宁市实现外贸进出口13.1亿元,同比增长22.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8%。

加快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建成运行。依托大龙网等3家国内跨境电商知名企业,启动建设3个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前4个月西宁市完成跨境电商交易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77%。加大国际班列运行调度。编发PVC及片碱出口班列7列1万吨,创汇800万美元;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境内外各类专业展会,拓展海外市场,光伏组件、片碱等优势产品出口形势向好。

95家创新主体享受1100万元资助

今年以来,西宁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产业“四地”和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点的突破,在锂电储能、光伏制造、特色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形成新优势,培育新动能。2023年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2项。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专项498项,获得资金3.8亿元。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深入各园区一对一辅导,指导企业申报科研项目,征集梳理问题需求,帮助享受普惠政策。兑付2023年度科技创新券奖补资金,95家创新主体享受到西宁市财政1100万元资助。6微米至8微米锂电复合铜箔关键技术、高功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开发等11个重大专项完成立项准备。成功举办第二届黄河流域科技创新联盟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集中发布优秀科技成果169项,签约项目15项,签约金额2791万元。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

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西宁市在全省率先实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73家,占全省的40%以上,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并率先在全省认定市州级产业园10个,建成全省首个地市级蔬菜科技园和蔬菜、畜牧领域两个“院士创新中心”。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9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推出城市“微旅游”精品线路15条

立足大美青海生态旅游精品环线,依托兰西城市群生态旅游协同发展圈,打造甘青大环线自驾游线路,被誉为国内最美自驾游线路之一,“唐蕃古道”“大美青海”线路入围“中国西部行十大自驾游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串联城市休闲街区、乡村旅游、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西宁市推出15条城市“微旅游”精品线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出游选择。

实施生态旅游产品提升计划,推进河湟文化旅游度假区、唐蕃古道·日月藏乡风情特色小镇、北川河湿地公园小镇等项目建设,开发休闲农场(牧场)、露营(自驾)营地、户外运动拓展营地(基地)、乡村旅游民宿、民俗文化体验点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努力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持续放大西宁生态旅游发展优势。

相关链接:

西宁打出抢抓机遇促发展组合拳

加强精准助企服务 选派4411名干部开展助企联络工作入企帮扶6560人次

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为2.7万户(次)经营主体退、减、缓税2.8亿元

一季度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1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

5月25日,来自西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消息,自今年年初开展抢抓机遇促发展“1+9”行动以来,西宁市以精准举措助企纾困,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积极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设立服务业行动专项组,严格落实“七问”“七项机制”要求,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精准助企服务,选派4411名干部开展助企联络工作,入企帮扶6560人次,问题办结率56.4%。

今年以来,西宁市“一站式”协调解决西宁特钢、高景等企业生产经营问题,阿特斯、丽豪、中复神鹰等重点企业稳产达产,工业快速增长态势有效巩固,工业“压舱石”作用显著。

同时,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为2.7万户(次)经营主体退、减、缓税2.8亿元。举办“助企暖企送春风,税银携手助发展”对接会,与110家企业签订贷款协议,达成意向审批金额514万元;为3763户个体工商户新增信贷投放11.29亿元,续贷金额36.62亿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1.99万户企业减负7815.55万元,为2983户参保企业缓缴工伤、失业保险费1838.46万元。

西宁市还深入落实市级领导“包保”和“周检查、旬协调、月督办”机制,持续强化重点项目“红黄绿”三色预警问题调拨,加快融资贷款及地方债发行进度,有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1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9%,占西宁市总投资的38.1%,拉动增长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4%、6.7%。泰丰先行年产16万吨高能密度锂电材料智能制造基地等366个项目顺利推进,天合光能(青海)年产35吉瓦直拉单晶、陶园小学改扩建等48个项目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