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乡村飘稻香,金色大地打谷忙,手工打谷子你们那还有吗?


【资料图】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时节,当稻谷丰满挺拔、金黄耀眼,重庆潼南的40万亩稻田也迎来了大丰收,到处都是金灿灿的稻田,宛如一幅宏大的乡村画卷,画卷中有机械的轰鸣,也有喜欢庆的笑脸。

昨天听朋友说,大佛坝上的万亩稻田将会于8月29日正式收割,而且还会举行一场较为盛大的丰收节,于是吃过早餐,便驱车来到了现场,拍下了这组潼南稻田的丰收画卷。

潼南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尽管潼南的蔬菜、油菜、柠檬、花椒等特产全国闻名,但要说潼南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实非稻谷莫属,而且大米也是潼南人的主粮。

据之前潼南官方媒体的相关数据显示,潼南的水稻种植面积39.31万亩(而拥有中国最美油菜花海美名的潼南油菜花的种植面积其实只有30万亩),不过相对比较分散,而大佛坝算是成片面积相对较大的地方。

我们在现场看到,大佛坝的稻田丰收现场有两大阵营,分为机收区和传统收割区,机收区有5台全自动收割机,只见这些收割机穿梭于稻田之间,金属臂将成熟的稻穗割下,并迅速将其吸入收割机的口中,然后将稻草从后面吐出来,效率极高。

而在手工收割区,则以竞赛与展示为主,因为这里的稻田又大又平,其实完全不需要人工收割,但为了让当地村民参与其中,体验当年手工收割的乐趣,所以特地设置了一些竞赛与展示,竞赛有割稻谷比赛,参赛者使用镰刀手工收割稻谷,看谁最先将六排稻谷割完。

打谷子则是展示,因为大佛坝离潼南城区很近,很多像渝帆这样的市民听说这里打谷子了,还有丰收节庆,所以便慕名前来参观,毕竟手工打谷子不仅效率低,而且特别累人,年轻人基本上都不愿意打,只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家才能熟练的操作。

我们在现场看到,手工打谷区真的是使用传统的拌桶、传统的篾席、传统的谷架,操作者也是清一色的老年人,只见他们将稻子高高的举过头顶,然后狠狠的搭在谷架上,然后往边上的篾席上一抖,动作一气呵成,十分娴熟。

其中一位姓杨的大叔告诉我们,他是土生土长的大佛坝人,今年72岁了,从七八岁开始,每年都要打谷子,小的时候就替大人递把子,后来大一点开始割谷子,十几岁就开始打谷子、挑谷子,直到十多年前,家里以种蔬菜为主,即便种谷子也请人用机器收割,才慢慢与这项极其累人的农活说再见,多年之后再来体验一下,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大佛坝的丰收景象只是潼南乡村的缩影,这几天天气晴好,正是打谷子、晒谷子的好时候,无论走在哪里,都能看到村民忙碌的场景,如同一幅幅乡村兴盛、村民幸福的美好画卷。他们收获的不仅是一年的辛勤耕耘的结晶,更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